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项目展现党建引领工作创新成果
信息来源:深圳市妇联 发布时间:2019-07-267月24日下午,第三届“党建杯”创新大赛决赛在深圳海关福强路办公区会堂举行。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项目经过网上专家评审,进入决赛,成为工作创优组十个项目之一。通过现场陈述、专家问答、综合评审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深圳市妇儿工委和深圳市妇联申报的“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项目”荣获深圳市第三届“党建杯”创新大赛决赛暨广东省市直机关第七届“先锋杯”工作技能大赛深圳赛(工作创优组)二等奖。充分展示我们深圳妇联党建创新引领工作创新的成果,也意味着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得到了多方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深圳娃”。深圳提出“从一米的高度看城市”,贯彻儿童优先原则,扩大儿童发展空间,弥补了城市治理中的儿童视角的缺失;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儿童实行不分户籍“无差别”公共服务。该项目成为深圳城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得到高度的社会认同,形成了政府、社会、儿童和家庭多方受益、各方共赢的社会效应,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圳样本”初步形成。
2016年,深圳首次系统性提出建设中国第一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倡导“让城市为儿童而建”。一是融入城市治理的顶层设计。推动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十三五”规划、深圳总规2035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纲领——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确定了儿童社会保障、儿童参与和儿童友好空间三大策略体系。根据儿童行为特征和需求,从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尺度,系统构建儿童友好的空间体系和活动圈层。二是建立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机制。市妇儿工委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议事协调的作用,统筹协调30多个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建立起自上而下推进机制;同时汇聚各方资源,搭建企业、社会组织、儿童、公众自觉主动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共建平台。三是制定“在地化”标准。融合“人—社会—空间”三大要素为主线,推出儿童友好六大行动,涵盖50多个实事项目;选取与儿童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6个领域开展试点建设,并出台各领域建设指引。四是搭建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建立长效化的儿童公共参与机制,“让儿童发出自己的声音”。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从一个概念,已发展成为全面铺开的实景,儿童友好让深圳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我们的实践更推动了联合国儿基会在中国启动儿童友好型城市项目,也得到了国家层面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响应。今年6月,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项目从全国33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胜奖。7月15日,在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人居署在成都举办的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专门设置了儿童友好与未来城市的版块,深圳做了主题发言。
作为该项目的具体推动者,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说,“在城市治理中,儿童作为重要的主体,他们的需求理应得到更多重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议题,搭建了多方参与的平台,得到了全社会最广泛的支持,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到儿童、家庭,无一例外都表示高度认同并自发积极参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聚合力。儿童的声音更多被倾听,儿童优先的理念更多被实践。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从先行试点逐渐变成城市的共识和社会的行动,在儿童领域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重要批示精神。
当天,市妇联副巡视员王晓丹率队参加比赛,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彭源进行了现场陈述和答辩,市妇联1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到现场加油助威。赛后,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此次比赛不仅展现了妇联党建的成果,促进了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次专题学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