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深圳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项工作 > 性别平等

共建每位女性都能绽放光彩的体育世界

信息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25-08-15 字号大小:

  日前,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福尔克尔·蒂尔克在日内瓦举行的促进女性体育体面就业与赛事承办责任对话会上发表致辞表示,近年来,从足球、网球到游泳、自行车、篮球等项目,女子体育运动的能见度与全球关注度已达到历史新高。他呼吁携手共建一个让每位女性都能绽放光彩的体育世界。

  蒂尔克指出,女子体育运动同样能成为经济助推器。例如,2023年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吸引了20亿观众观看,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近19亿美元。

  性别公平竞技尚未实现

  随着全球关注度攀升,关于体育领域权力关系、刻板印象和包容性的重要讨论也日益活跃,但真正的公平竞技环境尚未实现。

  联合国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及其原因和后果问题特别报告员雷姆·萨利姆在向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九届会议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从事体育运动的妇女和女童面临多种形式的暴力,包括经济暴力、身体暴力、心理暴力和网络暴力。”

  此前,多位联合国专家指出,体育界的性别薪酬差距明显,用于女性体育运动的经费低于男性。国际足联数据显示,女性球员年均收入仅1.09万美元,顶级女足队员平均年薪约2.4万美元;而顶级男足运动员平均年薪高达180万美元。收入不稳定迫使女性运动员不得不从事兼职,导致其训练提升的时间和精力被大幅挤压。

  相较于男性运动员,女性运动员往往获得的机会更少,媒体关注度也大幅落后。此外,体育运动中的女性领导者的代表性严重不足。2023年调查显示,31个最大国际体育联合会中仅3个由女性执掌。

  更为严峻的是,对女性运动员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产假保障长期被忽视。这一制度性缺失不仅阻碍了女性运动员的职业发展,更迫使她们另谋生计。

  不仅如此,基于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交叉形式的歧视也进一步加剧了挑战。

  某些比赛规定甚至强制或变相迫使女性运动员接受侵入性检查及非必要的医学治疗,否则将遭禁赛。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女性运动员在此类不公待遇中首当其冲。

  此外,非裔女性运动员,尤其是公众人物,更常成为歧视与攻击的目标。线上线下充斥的仇恨言论、侮辱乃至暴力行为,其根源正是受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及殖民主义余毒。

  破除体育发展性别壁垒的改革方案

  “施暴者逍遥法外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导致保持沉默和不公正文化继续盛行。”萨利姆指出,体育组织的自主监管框架往往优先考虑声誉和胜利,而不是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对此,她极力呼吁一些国家政府、体育机构和民间社会组织为改善妇女和女童从事体育运动的情况而采取积极行动,同时敦促体育界在预防、起诉和谴责暴力行为方面加倍努力。

  为了促进女性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多位专家认为亟须携手破除阻碍这一发展的制度壁垒。

  各国政府应承担主体责任,具体包括:制定全面的反歧视法律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体育领域的暴力骚扰事件等。此外,各国须加大对女孩体育教育的投入,这将是推动性别平等的关键杠杆。

  蒂尔克指出,体育产业界同样肩负关键使命。包括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在内的体育企业的运营活动都应契合《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指导原则》。值得肯定的是,部分体育联合会已通过推行同工同酬协议、提供产假和领养假、确保运动员收入分成等措施,积极改善女性运动员的处境。

  蒂尔克表示,媒体亦能发挥建设性作用:如增加女子体育报道比重,恪守新闻伦理进行客观报道,并积极传播女性运动员的成功故事。

  如今,体育正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除非各方致力于让妇女和女童能够更加安全和公平地从事体育运动,否则社会就无法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潜力来推动亟须的社会变革,即实现性别平等,并赋能所有妇女和女童。”萨利姆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