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牵头”夯实未成年人保护共治格局
近日,小月(化名)的父亲,收到了一份由四川省邛崃市人民检察院(下称市检察院)发出的《督促监护令》,设定为期6个月的“考验期”,要求他对小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强监护,而不履行《督促监护令》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小月的父亲第一次意识到,孩子涉嫌犯罪,不只是孩子的问题,还有自己没有尽到监护人责任。而令小月父亲颇为感动的是,在孩子涉嫌犯罪后,很快得到了市检察院以及卫健、教育、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关爱和帮助。
邛崃市检察院检察长赵霞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多部门能迅速响应,合力保护未成年人、保障其合法权益,源自邛崃市在6月底建立的“检察+民政”双牵头工作协调机制(下称“双牵头”)。
邛崃市首份《督促监护令》
小月父亲收到《督促监护令》后,当场表示一定加强对小月的关心和照顾,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升自身监护能力,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真正担负起监护责任,并承诺将积极协助、配合做好《督促监护令》的监督、回访工作。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因为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我们注重深挖其走向犯罪的深层次原因。”赵霞说,在了解到小月父母早年离异,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对其关爱、引导不足,加之其自身法治观念淡薄,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后,市检察院秉承“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针对小月家庭在履行监护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咨询民政部门推荐的教育专家后,制发了邛崃市首份《督促监护令》。
“市检察院受理此案后,三天,相关各部门及社会力量便介入,一个星期,就制发了《督促监护令》。”赵霞进一步说明,正是依托了“双牵头”,检察院通过卫健部门联系了专业医师第一时间介入,帮助其恢复身心健康;在主动了解小月人生规划,其表示愿意继续学业后,及时联系教育部门协商其秋季开学季重返校园事宜;并联系公安机关,针对小月的成长经历、亲子关系、家庭监护、违法犯罪原因等形成了充分详实的社会调查。
“双牵头”串起新未保法“六大保护”
今年5月中旬,四川建立了全国首个由省长挂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随即,四川省各市州、县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成都市、邛崃市相继建立了市长挂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称未保领导小组)。
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提出了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新的六大保护体系。
其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承担,省级人民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由其他有关部门承担。
赵霞说明,新未保法还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法律实施等进行监督。
由此,“双牵头”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6月底,在邛崃市未保领导小组第一次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双牵头”工作协调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了成都市范围内首个由检察与民政共同牵头建立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在市未保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希望‘双牵头’协调机制能促进建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未成年人保护共治格局。”赵霞表示,邛崃市通过由检察院督导、民政局主导的“双牵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以司法保护和政府保护引领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保护。如此,把新未保法的六大保护串起来。”
督促落实家庭监护
据介绍,今年以来,结合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最新要求,邛崃市检察院主动到相关部门走访调研,开门纳谏广泛听取民意,切实找准未成年人保护存在的问题短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双牵头”工作协调机制方案。
方案中,“双牵头”工作协调机制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家庭监护、校园安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涉未特殊场所和行业、青少年网络安全等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从强化政府兜底保护、明确社会保护责任、发挥司法保护职能、健全学校保护机制、推动落实家庭监护和加强网络保护监管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该机制设立相应的组织保障机制,从内部组织保障、保护阵地建设、专业队伍建设和加强宣传引导4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记者了解到,方案中,“督促落实家庭监护”放在了重点工作的前列,提出要落实监护主体责任,要求未成年人居住的镇(街)、村(居民委员会)发现监护失职或监护侵害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提出要落实委托照护职责,落实留守、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障。
“督促落实家庭监护”的重点工作还明确提出,检察院、民政局、妇联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对因监护失职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者遭受侵害的,要求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督促与引导其正确履行监护职责;要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法治宣传中开展家庭法治教育宣传,针对学生家长特别是留守、困境未成年人家长,增设家庭教育指导专题,通过家校协作、家社协作等方式帮助家长获得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破解家庭教育常见难题。
示范阵地及专业队伍“崃”护未
关于法治宣传,赵霞介绍,邛崃市检察院打造了“亮晶晶+‘崃’护未”品牌。该品牌是“成都亮晶晶”的延伸品牌。成都“亮晶晶”团队源自成都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是成都未成年人普法、维权、保护的一张名片。
“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依托‘崃’护未品牌,选择合适社区、学校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工作点。”赵霞举例,比如选择留守儿童比较多的镇(街)或村(社区),建立留守儿童示范保护基地,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家庭教育指导等,“希望能以点带面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社会治理工作质效。”
“市检察院、民政局还会牵头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招募培育工作,联合人大、政协、工商联、律协等部门组织,组建具有法律、教育、医护、心理等专业知识背景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队伍。”赵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