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精准实施五项防控举措 全力守护妇婴安全底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相关健康防护情况的发布会上表示,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孕产妇和儿童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在全国上下一盘棋共同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时期,四川省政府省妇儿工委办精心谋划、精准发力,不断加固妇婴防疫线,织牢妇婴“防疫网”。
一是主动作为,协同配合。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协调推动四川省《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和儿童安全管理的通知》出台。明确宣传、广电、卫生健康、妇联、总工会、红十字会、社区职责分工,形成联防联控防治合力。迅速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对全省孕产妇和儿童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明确近两个月全省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为40万人,印发《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保健管理方案》,指导各地加强全省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和医疗救治工作。省卫健委、省总工会、省政府妇儿工委办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切实为孕产妇提供劳动保护和生活照护。
二是汇集资源,宣传引导。不断发挥互联网+优势,强化网络平台对防疫战疫工作的宣教引导。充分发挥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儿童工作资源中心”平台、省妇联“四川幸福女性”、“儿童之家”服务阵地和专家优势,利用公众号、短信、微信、专家微博、网上孕妇学校、网上问诊、电话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的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及时将卫健部门发布的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在网上链接和推送,提供相关资讯服务,解决孕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等方面问题和困难,累计推送疫情防控、科学育儿、心理疏导等课程76期。根据孕产妇需求,及时转介提供妇幼系统的帮助和医疗介入。组织24位四川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教育、心理咨询等多个领域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婴幼儿防护知识手册》并制成电子版在各微信平台推送。大力推广线上孕妇学校。叫停现场孕妇学校课程,大力推广免费的线上“孕妇云学校”,方便广大孕妈妈们了解孕期保健知识,安排专人回应孕妈妈们对新冠的咨询。在乐山市,峨眉山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与峨眉山市心理学会联合举办“疫情时期家庭心理健康”公益科普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在线视频讲解《亲子正念阅读及写作》《在绘画的创造中转化焦躁》《与家人在一起的力量》等内容,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情绪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家庭足不出户获得指导服务,安心、幸福、有意义的度过这一段非常战“疫”时期。
三是网上诊疗,暖心服务。依托各街道网格化的疫情摸排工作加强对区域内孕情搜索、建档管理。考虑到疫情期间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筛查出行不便,多地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联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街道、公安部门、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入户孕情摸排,开展早孕建卡、三病检测、疫情期间居家防护健康教育宣传。在规范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医院保健部派出工作人员上门对近期应早诊采血及保健的新生儿采取专人护送、普通防护的方式,集中进行医疗保健服务。同时采用电话访视的形式,了解辖区内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指导产后康复、新生儿喂养以及疫情期间居家防护等。在线晒出就诊、住院、探视、预防接种、儿保门诊等安排。有效减少就诊患者的聚集,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医院微信公众号推送有关住院病区限制探视的温馨提示。在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妇儿工委办联合区妇幼保健院对高危孕妇建立个案追访制,一对一为高危因素的孕妈妈们开通专线专管服务,同时由产科、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组成的产科急救团队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紧急情况的应对处置,为确保孕产妇及新生儿安全保驾护航。
四是心理疏导,特殊照护。省政府妇儿工委办、省妇联、省卫健委、省妇幼保健院,联合启动“线上线下关心关爱孕产妇及家庭活动”。对有心理干预服务需求的孕产妇和儿童家长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孕产妇、儿童及其家庭,及时组织专业医务工作者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服务。编写了战“疫”时期特别关爱短信推送给各级各地特殊孕产妇群体,把党和政府在特殊时期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关爱传递出去。同时,密切关注还在隔离观察期近一周内即将生产的22名孕产妇群体,“一对一”发送给“准妈妈们的一封信”,及时送上关心关爱的祝福和期待,用实际行动告诉孕产妇姐妹们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对您们的关心关爱和服务我们一直在线。基层的关爱活动也不断涌现,在雅安市,名山区政府妇儿工委办牵头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居家隔离的孕产妇和儿童家庭提供生活和心理抚慰等服务,多渠道做好孕产妇和儿童关爱保障工作。在德阳市,绵竹市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自发捐款,买来取暖器、牛奶、小米、水果等适合产妇进补的食物,为产房消毒,为产妇量身“定制”月子餐。
五是舆情监控,重点关注。将疫情中的孕产妇群体作为舆情监控重点,做好妥善处置。结合基层妇联进村入户疫情排查,线上线下摸排掌握侵害孕产妇案件线索,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协调、早处置、早转介,联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开展维权和心理服务。会同各级妇联充分运用12338维权热线、网上维权服务大厅、心理服务热线,为有需求和帮助的孕产妇提供维权和心理服务,及时解答关于疫期孕产妇劳动复工等方面的咨询等。加强省律师协会、省法学会等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在“天府小妹微普法”栏目开设防疫专题,宣传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