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儿童工作智库专家开出五道处方助推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
推进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是构建基层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打通服务儿童及其家庭的“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重庆市儿童工作资源中心依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实施的“省级儿童工作资源中心项目”,充分发挥智库的人才资源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培训资源中心、研究资源中心和决策资源中心的作用,大力推动和支持社区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日前,智库专家对项目在4个区县试点的32个儿童之家,开展了2019年度第二季度实地督导,对儿童之家硬环境、软资料、专题活动、日常服务和发展思路“问诊把脉”,提出了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五道“良方”。
针对环境创设,建议“四注重”。一是注重场地功能区有效整合,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均衡大小肌肉锻炼的游戏区;二是注重改善儿童之家活动室的通风状况;三是注重定期更换适合儿童的图书材料;四是注重充分有效运用生活废旧物品。
针对档案资料,建议“四增加”。一是在特殊儿童的个案档案中,增加调查问卷,进一步细化登记表;二是在活动签到册中,增加志愿者档案,凸显“三社联动”的成效;三是在活动图片资料中,增加文字说明和对活动内容的描述;四是在日常资料整理中,增加制度规范,提升资料的系统性和专业化。
针对活动开展,建议“四加强”。一是加强活动方案把关,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注重对参与活动的儿童进行合理的分流和限流;二是加强专题活动组织,按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分类开展活动;三是加强环保内容关注,在暑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四是加强与周边幼儿园的合作,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
针对管理服务,建议“四坚持”。一是坚持鼓励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儿童之家的管理和服务中,如活动的协调、秩序的维护等;二是坚持活动前的安全检疫和卫生消毒;三是
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儿童之家的成效和做法,围绕“做起来,说明白,推出去”九字方针,在做好活动开展与日常接待的基础上善于总结推广,提升辖区儿童之家的规范化水平;四是坚持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加强与与残疾、留守、困境等儿童及其家长沟通,促进他们的正常发展、健康成长。
针对发展思路,建议“四深入”。一是深入探索 “教育工作+公共服务+组织管理”儿童之家发展模式,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实现教育功能的发挥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融合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儿童保护工作,对本社区特殊儿童信息要全面收集、及时更新、跟踪了解,建立准确的标准界定特殊儿童和特殊人群,提高对特殊儿童关爱保护和支持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深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儿童之家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四是深入推进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在确保抓好常态化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探索儿童之家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和机制。